蟾蜍的养殖,冬天蟾蜍怎么过冬?
冬天当温度低于15度时蟾蜍的养殖,蟾蜍开始进入冬眠状态,一般会选择选择较深的土壤里。
适宜越冬温度在4~10度,温度过低会导致蟾蜍冻死蟾蜍的养殖。越冬温度高同样会增加蟾蜍的能耗,影响蟾蜍出眠后的状态。
冬眠前必须保证蟾蜍有足够的能量储存,研究显示蟾蜍越冬后体内脂肪含量会降低约90%。所以要保证蟾蜍进入冬眠前有足够的进食量。另外温度要适宜,过高会增加蟾蜍的死亡率。
最后要保证土壤潮湿,不能太干燥,否则蟾蜍会因缺水而死。
采蟾衣流程
蟾蜍+酒+米泔水+H2O(氢氧化合物:水) 请注意:酒是饮料,不是药(见《辞海》)
操作要领
(一) 原料准备
1.用健康无病活蟾蜍,选用个体重75克以上,越大越好。可利用野生资源,也可用人工饲养繁殖的活蟾蜍。蟾蜍品种较多,一般可选用黑眶蜍,中华蟾蜍华西亚种等体形大的品种。
2.用自然中性淡水,可用溪、泉、河、井水,PH值6.8~7.5间。加入5%米泔水(淘大米之水)。泔水制取浓度为1公斤米泡5公斤,泡20分钟后沥出之泔水。
(二) 饲养设施
1.空房一间,最好是能保温、温度变化小的地下室。不能过份干燥,必要时可喷水,一般室温20℃以上均可,但以23~26℃最佳。室内应有排水道和进水管。
2.大水缸或水泥池,口径1米左右,深1米左右若干个(过大换水不便)。
3.塑料大盆若干只(配上防逃透气闷盖)、捞网斗、镊子、玻璃板、胸制瓦片若干。也可用水泥池子或水桶等代替塑料盆。
(三)工作步骤
1.把活蟾蜍倒入大水缸或水泥池内,干养3天,不喂食物,让其排泄肠内污物,剔除瘦弱者。
2.第4天把排尽污物的蟾蜍,加入配制泔水,使蟾蜍漂浮,并不让肢体着池底,促其自然运动,不喂食物。12~24小时内不换水。入缸前捞除病弱、瘦小及死亡蟾蜍。促其排泄尽腹内污物,洗净体表污垢,以免污物影响今后蟾衣质量。
3.第5天把浸泡后的蟾蜍移入室内,放入塑料脚盆或水桶内,加入自然中性淡水和适量白酒,深度20~30厘米,上加透气盖,不让其逃走。每平方米内可放活蟾蜍1公斤。每隔20~30小时换水一次。容器中放的蟾蜍越多,所产之衣质量越差,也越碎。
4.气温在23~25℃到第5天部分蟾蜍开始陆续自然脱衣干水中,第6~7天达到高峰,一般第8天完毕。因蟾蜍在水中无法自己吞吃蟾衣,在水内也吃不了食物。整个过程中不喂食。
5.在蟾蜍脱衣期间,每天分数次用捞斗将脱下的漂浮着似紫状蟾衣捞起,放入清水盆内洗掉杂质,然后将洗净的蟾衣挑起凉于瓦片上晒干即可。这是最普通的产品,价格较低。
6.如要将蟾衣加工成标本出售,可轻轻地把蟾衣在水中漂散,一手用镊手夹住,另一手用一块玻璃入水中,慢慢移托上去,再慢慢按该只蟾蜍形体拼合一整体形状,后凉干即可,也可移到白纸上拼合成标本。亦可移到塑料膜上,半干时揭下晒干,也可用电熨烫干、烫平,质量更好。价值也高。
7.待蟾蜍脱衣后,要把其放归自然环境中,或放在饲养场围养,以备下次用于脱衣。刚脱衣的蟾蜍肢体白嫩干净。如人工建场饲养,必须投喂一些食物,最好在晚上点灯诱让其自然摄食,使其健壮,有利于下次脱衣。如连续脱衣也会脱下来,只是特别薄,质量不如前次,价值更低。
8.如有必要制作高质量标本,事先要挑选出体形大的蟾蜍单养于水盆中让其独个脱衣。最好特别一个方格式容器,单个放养,这样脱下之衣不会被扯坏,至少扯坏也小些。因为防止了因混养引起的相互爬、擦、爪破其衣。
这样可产特级品蟾衣,整衣率大大提高,不必修补也是可以达到相对完整衣程度。 实践证明,温度越低,脱衣期越长,发病越小;温度越高,脱衣时间越短,发病越高。
在干燥环境下,蟾蜍不脱或少脱衣,如久不下干雨,周围干燥时也不脱,不过此时若食物充足,今后一旦自然条件有利脱衣时所脱之特厚、质量更好。
因此,人为创造条件,也可达到此目的。 在自然条件下,每年4~10月份为最佳脱衣期。如通过人工加温,冬季也可进行。
农e版权声明: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,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,我们将尽快回复您,谢谢合作!